目的:“晨僵”這一臨床術語被廣泛用于評估類風濕關節炎(RA)的狀態,但其在臨床環境中的準確定量評估尚未成功。這種個體量化的缺乏限制了個體化藥物治療和RA療效評估。
方法:我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來評估掌指關節(MCP) III關節的被動阻力(晨僵)及其被動活動范圍(PRoM)。在這項初步研究中,19名絕經后女性RA患者和9名健康對照者分別在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進行了檢查。為了驗證生物力學定量的特異性,11名RA患者在糖皮質激素治療前和治療后3小時都進行了評估。
MCP關節晨僵測試裝置,其在人體試驗中的應用,以及研究設計的概述
(A)測量裝置的技術圖紙;(B)測試對象正在使用的測量儀器的照片;(C)研究設計概述,包括隊列和時間點。TA=第1天下午(約下午3-5點),TM=第2天上午(約上午7-9點),TM*=第2天上午,糖皮質激素治療后2-3小時,TA*=第2天下午(約3-5下午),**=強的松龍攝入時間點(直接測量TM后(15例RA患者中9例))。
結果:健康對照組在下午和上午之間僅出現輕微變化,RA患者和前一個下午相比,PRoM的平均±SD比前一天下午顯著降低18±22%,晨僵程度顯著增加20±18%。我們發現RA疾病活動度與生物力學測量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使PRoM平均增加16±11%,平均晨僵程度降低23±22%。
結論:該技術可以量化RA患者MCP關節的晨僵程度,并表現出對疾病狀態和藥物效果的高敏感性。這種非侵入性、低風險和快速的生物力學關節晨僵評估工具為判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評估其它非類風濕關節炎炎癥性關節疾病的療效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