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地帶2020ACR:痛風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之一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是一種被批準用于黑色素瘤、肺癌和腎癌等多種腫瘤的新療法。通過與免疫調節分子(程序性死亡-1(PD-1)、PD-1配體(PD-L1)或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CTLA-4)相互作用,ICI可以防止T細胞受到抑制,從而增強免疫活性。然而,這種T細胞的激活也會導致免疫自我耐受失調,并導致免疫相關的不良事件(irAE),如炎癥性關節炎、肌炎和風濕性多肌痛。盡管ICI的使用增加了,痛風性關節炎作為潛在irAE的報告仍然很少見,只有2例假性痛風和2例非特定的痛風性關節炎。此外,盡管有來自ICI的腫瘤溶解綜合征和高尿酸血癥的報道,但痛風還沒有被具體報道。我們報告了該中心與ICI相關的痛風的經歷,并探討了該疾病背后潛在的病理生理學特性。

 

QQ截圖20201116105144

 

 

攝圖網_401794683_痛風醫療插畫(企業商用)

 

 

方法:我們回顧了所有在2017年至2020年間轉診到成人風濕病門診的患者,這些患者在接受單一或聯合ICI治療后出現急性痛風。在獲得個人知情同意后,對其電子病歷進行癌癥和痛風相關病史的回顧。通過聯合分析影像學、典型的痛風病史、關節吸引術等,證實痛風的存在。

 

結果:我們確定了6例患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3歲,均診斷為實體腫瘤(喉部或皮膚的鱗狀細胞癌、肺腺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并接受PD-1抑制劑治療。3例患者同時接受ICI聯合治療:1例接受CTLA-4抑制劑(伊匹單抗ipilimumab), 2例接受ipilimumab或安慰劑作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

 

所有患者以前都有痛風。他們的最后一次復發至少比第一次接受ICI治療早1年。雖然患者有痛風加重的危險因素,包括飲酒、高血壓、噻嗪類利尿劑的使用、肥胖、血脂異常、基線肌酐和尿酸水平升高,但這些因素對ICI后痛風復發沒有影響。

 

4例患者在第一次輸注ICI后痛風發作,2例患者在多次輸注ICI后痛風發作。痛風發作的模式并非是典型痛風的特征,只有1例患者表現為急性單關節受累,而5例患者表現為急性,慢加急或慢性少關節受累。受影響的關節包括第一跖趾關節、膝蓋、肘部和較小的關節(腕,手,腳)。所有患者對常規痛風治療反應良好,并且對癌癥反應陽性的ICI治療持續耐受。

 

結論:雖然許多irAE之前已經被描述過,但是這是第一個把痛風作為一個潛在的irAE的報道。潛在的機制包括ICI治療失去T細胞抑制作用,引起的不受控制的炎癥,導致尿酸結晶;白細胞周轉率增加;導致腫瘤溶解綜合征的后果。隨著四期ICI治療癌癥患者的生存期延長,痛風的早期識別和管理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

全部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
Warning: include_once(qk-ads.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usr/home/byu2480540001/htdocs/wp-content/themes/sj-white/footer.php on line 2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qk-ads.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var/www/php53/lib/php') in /usr/home/byu2480540001/htdocs/wp-content/themes/sj-white/footer.php on line 25 操东北女骚逼对白